20世纪60年代中期亚非夏季风减弱的全球气候背景异常分析

被引:6
作者
宋燕 [1 ,2 ,3 ]
季劲钧 [4 ]
孙丹 [5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2]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成都高原气象开放实验室
[3]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4]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全球变化东亚区域研究中心
[5] 云南省气候中心
关键词
亚非夏季风; 季风环流圈; 气候场异常; 海陆热力对比; 东风急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2 [气候类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美国NASA格点月降水总量资料、美国CO2信息分析中心地表面温度异常月平均网格点资料、美国NCEP/NCAR再分析全球网格点资料和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台站地温观测资料分析了1960年代中期亚非夏季风环流圈年代际时间尺度的减弱及其与之有关的全球气候场异常现象。结果发现,1960年代中期全球对流层大气温度和海洋温度场发生异常变化,对流层大气有明显降温,海洋主要以印度洋升温、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降温为主要特征,同时,我国大陆土壤温度和青藏高原温度在1960年代中期有明显的下降,导致亚洲大陆与印度洋之间的热力对比明显减弱,东风急流减弱,最终导致亚非夏季风明显减弱。
引用
收藏
页码:313 / 32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和冬春积雪与中国东部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关系 [J].
朱玉祥 ;
丁一汇 ;
徐怀刚 .
气象学报, 2007, (06) :946-958
[2]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冷、暖背景下ENSO循环的特征 [J].
吕俊梅 ;
琚建华 ;
张庆云 ;
陶诗言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2) :238-249
[3]   亚非夏季风年代际变化强度指数 [J].
宋燕 ;
季劲钧 .
自然科学进展, 2003, (05) :62-66
[4]   气候研究进展和21世纪发展战略 [J].
叶笃正 ;
吕建华 .
自然科学进展, 2003, (01) :44-48
[5]   60年代亚非夏季风十年尺度的突变 [J].
宋燕 ;
季劲钧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1, (02) :200-208
[6]   华北各区夏季降水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地域性特征 [J].
陈烈庭 .
高原气象 , 1999, (04) :477-485
[7]   北大西洋涛动和北太平洋涛动的演变与20世纪60年代的气候突变 [J].
李崇银 ;
李桂龙 .
科学通报, 1999, (16) :1765-1769
[8]   青藏高原积雪分布与变化特征 [J].
柯长青 ;
李培基 .
地理学报, 1998, (03) :19-25
[9]   历史上10年—100年尺度气候跃变的分析 [J].
严中伟 ;
李兆元 ;
王晓春 .
大气科学, 1993, (06) :663-672
[10]   60年代北半球夏季气候跃变——Ⅱ.海平面气压和500hPa高度变化 [J].
严中伟 ;
季劲钧 ;
叶笃正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0, (08) :879-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