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社会排斥机制分析

被引:51
作者
朱冬亮
机构
[1] 厦门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社会排斥机制; 农村土地制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2 [林业];
学科分类号
120302 ;
摘要
2003-2006年,我国率先在福建、江西等省实施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事实上,在不少农村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成效,但是由于改革过程中存在不少社会排斥因素,大部分农民并没有因此而获得林地承包经营权,导致林权集中到某些经济实体以及少数人手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林权制度改革设计的“耕者有其山”的目标和宗旨。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2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2]   农村改革与农村治理结构重构——永安农村建设的探索 [J].
蔡为茂 .
探索与争鸣, 2006, (01) :33-35
[3]   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J].
吕月良 ;
施季森 ;
张志才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03) :79-83
[4]   论社会排斥 [J].
阿马蒂亚·森 ;
王燕燕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5, (03) :1-7
[5]   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一个欧盟社会政策的分析路径 [J].
彭华民 .
南开学报, 2005, (01) :23-30+103
[6]   失业与社会排斥:一个分析框架 [J].
曾群 ;
魏雁滨 .
社会学研究, 2004, (03) :11-20
[7]   土地调整:农村社会保障与农村社会控制 [J].
朱冬亮 .
中国农村观察, 2002, (03) :14-21+28
[8]  
Social Exclusion:Concept,Application,and Scrutiny. SENA. Asian Development Bank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