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南湖大型底栖动物的时空分布和氮磷评价

被引:11
作者
杨明生
熊邦喜
杨学芬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时空分布; 氮; 磷; 评价; 南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8 [水生动物学];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15 ;
摘要
通过对南湖大型底栖动物的时空分布研究表明,南湖中现在的优势种主要为耐污性强的种类,其季节分布:霍甫水丝蚓以5月份密度最大,8月份密度最低;刺铗长足播蚊和红裸须摇蚊的幼虫均以11月份密度最大.水平分布:霍甫水丝蚓密度依次为Ⅴ>Ⅲ>Ⅱ>Ⅰ>Ⅳ;刺铗长足摇蚊幼虫密度依次为Ⅱ>Ⅰ>Ⅲ>Ⅳ>Ⅴ.垂直分布:寡毛类和摇蚊幼虫最大分布深度为25 cm,主要集中在0-20 cm深度范围内,此深度范围内的生物量占到30 cm柱样中同类总量的99%以上.软体动物在湖心区已很难采到活体标本,但在岸壁上能采到一些腹足类.南湖寡毛类生物量鲜重为176759.35 kg,摇蚊幼虫为46810.30 kg,腹足类为899.34 kg;其所含的TN量和TP量分别为3463.61 kg和350.92 kg.研究表明,利用大型底栖动物转移或清除南湖中的N和P是一条重要途径,但与南湖目前巨大的外源性和内源性营养盐来源相比,对N、P的清除量是有限的.
引用
收藏
页码:658 / 66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用大型底栖动物对武汉南湖水质的生物学评价 [J].
王银东 ;
熊邦喜 ;
杨学芬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6, (04) :312-314
[2]  
磷及环境因子对太湖梅梁湾藻类生长及其群落影响[J]. 钟远,金相灿,孙凌,张冬梅,谷文新,庄源益.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5(06)
[3]  
磷及环境因子对太湖梅梁湾藻类生长及其群落影响[J]. 钟远,金相灿,孙凌,张冬梅,谷文新,庄源益.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5 (06)
[4]   武汉市南湖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J].
王银东 ;
熊邦喜 ;
杨学芬 .
湖泊科学, 2005, (04) :327-333
[5]   武汉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态评价 [J].
邬红娟 ;
崔博 ;
吕晋 ;
张绍浩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10) :96-98
[6]   草型湖泊和藻型湖泊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比较 [J].
闫云君 ;
李晓宇 ;
梁彦龄 .
湖泊科学, 2005, (02) :176-182
[7]   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潮滩大型底栖动物的垂直分布 [J].
高阳 ;
蔡立哲 ;
马丽 ;
徐华林 ;
王勇军 ;
昝启杰 .
台湾海峡, 2004, (01) :76-81
[8]   湖北省湖泊环境现状及污染控制措施 [J].
严平川 ;
黄荣华 ;
彭小思 ;
王俊 .
中国水利, 2004, (03) :33-34
[9]   武汉市南湖富营养化现状、趋势及其综合整治对策 [J].
邱炳文 ;
周勇 ;
周敏 ;
李学垣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4) :350-352
[10]   太湖铜锈环棱螺对氮磷的降解作用 [J].
魏阳春 ;
濮培民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9, (01) :88+90+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