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患者血浆抗凝血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17
作者
吉薇
顾健
沈连军
马莉
吴蔚
倪军
王红
方悦之
机构
[1]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室
关键词
脑梗塞; 抗凝血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D二聚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54.1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浆抗凝血酶(A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D二聚体(D-D)的含量,探讨其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检测急性期发病时的50例脑梗塞患者血浆AT、vWF和D-D的含量。结果脑梗塞患者D-D、vWF表达水平分别为1.19±1.56μg/ml、174.01±33.3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31±0.15μg/ml、116.40±20.74%(P<0.01),AT的含量(80.42±26.27%)低于对照组(101.78±11.56%)(P<0.01)。结论这些指标可以有助于判断脑梗塞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以及纤溶系统激活的情况,对脑梗塞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67 / 168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昆明地区汉族人vWF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J].
刘江 ;
翟明 ;
张蕾 ;
董曼丽 ;
张芹 ;
赵忠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1, 37 (09) :535-539
[2]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纤维蛋白原和血浆D-二聚体的研究进展 [J].
姬春雪 ;
陈虎 ;
张祥建 .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1 (10) :1264-1267
[3]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HCY、vWF和血清P-选择素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J].
徐丙超 ;
何明利 ;
徐英达 ;
赵绍林 .
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06) :33-34
[4]   脑梗塞患者抗凝血酶-Ⅲ、血浆蛋白C活性水平测定及意义 [J].
魏孟广 ;
梁晋 .
武警医学院学报, 2006, (06) :563-564+567
[5]   脑梗死患者血浆vWF、PLG、D-D含量变化与临床意义 [J].
郑美琴 ;
林燕 ;
李宝清 ;
余玲玲 .
现代实用医学, 2006, (09) :618-620
[7]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许文荣,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