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0 条
“神舟四号”航天搭载水稻变异性状的田间调查
被引:14
作者:

范海阔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李晓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汤浩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夏志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赵显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刘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王贵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翟文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机构:
[1]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2] 四川农业大学
[3]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4]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北京
[5] 四川农业大学 雅安
[6] 北京
[7] 雅安
[8] 重庆
来源:
关键词:
水稻;
遗传变异;
航天诱变;
神舟四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通过对“神舟四号”卫星搭载水稻种子及其后代的研究,结果表明:6个搭载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存苗率、结实率及植株的性状在当代(SP1)与对照相比均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在SP2代株高、生育期、分蘖、叶色、芒和红叶耳等性状上发生明显的变异,选择出一些突变株。突变株经SP3代,SP4代验证,最后获得32株高突变体,27株早熟突变株,20株多分蘖突变株,还获得一些农艺性状稳定性状且表现良好的株系,以及独杆、无芒、叶色黄化和类病变等有功能基因研究价值的突变体。
引用
收藏
页码:357 / 36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超级杂交稻恢复系“航1号”的选育与应用
[J].
谢华安
;
王乌齐
;
陈炳焕
;
张建福
;
郑家团
;
黄庭旭
;
杨惠杰
;
肖承和
;
张海峰
;
杨东
;
张水金
.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11)
:1688-1692

谢华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

王乌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

陈炳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

张建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

郑家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

黄庭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

杨惠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

肖承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

张海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

杨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

张水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福州
[2]
首例航天诱变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的株高生长分析
[J].
曹墨菊
;
黄文超
;
潘光堂
;
荣廷昭
;
朱英国
.
核农学报,
2004, (04)
:261-264

曹墨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黄文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潘光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荣廷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朱英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3]
航天诱变与辐射诱变相结合选育水稻新品种
[J].
庞伯良
;
彭选明
;
朱校奇
;
邓钢桥
;
庞爱军
;
柳庆云
.
核农学报,
2004, (04)
:284-285

庞伯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

彭选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

朱校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

邓钢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

庞爱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

柳庆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
[4]
天地结合开展我国空间诱变育种研究
[J].
温贤芳
;
张龙
;
戴维序
;
李春华
.
核农学报,
2004, (04)
:241-246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

戴维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

李春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
[5]
不同早籼基因型水稻的空间诱变效应研究
[J].
严文潮
;
徐建龙
;
俞法明
;
鲍根良
;
金庆生
.
核农学报,
2004, (03)
:174-178

严文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徐建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俞法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鲍根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金庆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6]
空间环境对植物试管苗生长发育及遗传变异的影响
[J].
刘敏
;
薛淮
;
鹿金颖
;
潘毅
;
张文利
.
科技导报,
2004, (06)
:23-25

刘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薛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鹿金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潘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张文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7]
农业空间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J].
李桂花
;
张衍荣
;
曹健
.
长江蔬菜,
2003, (12)
:33-36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衍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曹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8]
卫星搭载玉米雄性不育突变系的遗传稳定性研究
[J].
李金国
;
潘光堂
;
曹墨菊
;
荣廷昭
;
蒋兴村
.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02, (01)
:51-54

李金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四川雅安,四川雅安,四川雅安,北京

潘光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四川雅安,四川雅安,四川雅安,北京

曹墨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四川雅安,四川雅安,四川雅安,北京

荣廷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四川雅安,四川雅安,四川雅安,北京

蒋兴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四川雅安,四川雅安,四川雅安,北京
[9]
空间诱变因素对不同粳稻基因型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J].
徐建龙
.
核农学报,
2000, (01)
:56-60

徐建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浙江杭州
[10]
高空环境对水稻遗传性的影响
[J].
陈芳远,蒋兴邨,卢升安,易小平,杨存义,李金国
.
中国水稻科学,
1994, (01)
:1-8

陈芳远,蒋兴邨,卢升安,易小平,杨存义,李金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西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