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社会学:透视学校“生活德育”的新视角

被引:15
作者
唐小俊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空间社会学; 学校“空间性”; 学校日常生活; 生活德育;
D O I
10.16477/j.cnki.issn1674-2311.2009.12.013
中图分类号
G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05 ;
摘要
学校作为一种社会构造的"空间",一种社会精心设计的"文化装置",其必然隐蔽着社会的秩序与规范,并对生活于其中的人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控制与影响。因此学校"空间"蕴含着"生活德育"功能。然而,学校"空间"在促成学校日常生活中道德可能的同时,由于其道德规范的预设性、道德标准的专断性,道德逻辑的功利性,使得"空间"本身也成为学校日常生活中道德水平的一种限度。从空间社会学的视角出发,透视学校"空间"中生活德育的可能、机制及限度,进而促进学校"空间"生活德育功能的发挥,不仅是学校生活德育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更是学校生活德育研究的一个崭新的领域。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后现代地理学.[M].(美)爱德华·W.苏贾(EdwardW.Soja)著;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4,
[2]  
不正常的人.[M].(法)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著;钱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  
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包亚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  
建筑的伦理功能.[M].(美)卡斯腾·哈里斯著;申嘉;陈朝晖译;.华夏出版社.2001,
[5]  
学校生活社会学.[M].刘云杉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  
教育社会学.[M].吴康宁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7]  
生育制度.[M].费孝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8]   人类栖居:传统建筑伦理 [J].
陈万求 ;
郭令西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9, 25 (03) :61-66
[9]   论空间的德育意蕴 [J].
高德胜 .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6, (04) :10-15
[10]   空间社会学的缘起及发展——社会研究的一种新视角 [J].
叶涯剑 .
河南社会科学, 2005, (05) :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