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地区的危机:形态、特征及诱因探析

被引:6
作者
杨安华 [1 ]
唐云锋 [2 ]
机构
[1] 吉首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突发事件; 危机管理;
D O I
10.13501/j.cnki.42-1328/c.2006.05.005
中图分类号
C95-05 [民族学与其他学科关系];
学科分类号
030402 ;
摘要
近年来我国民族地区危机的频发度与危害的严重性均呈上升趋势。本文通过对民族地区危机的深入考察,认为与汉族地区相比,我国民族地区的危机在表现形态、特征以及诱因等诸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独特性。正是由于民族地区危机的特殊性,使得目前我国有关危机管理的研究成果难以适用于民族地区。深入研究民族地区的危机,包括危机形态、特征以及诱因,不仅是民族地区危机管理研究的基础,也是加强民族地区危机管理、有效提升民族地区危机管理能力的前提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4+35 +3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近年来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综述 [J].
杨安华 .
江海学刊, 2005, (01) :75-82+239
[2]   突发公共事件分类、分级与分期:应急体制的管理基础 [J].
薛澜 ;
钟开斌 .
中国行政管理, 2005, (02) :102-107
[3]   建构危机时期的政府治理机制——谈政府如何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及其危机 [J].
李泽洲 .
中国行政管理, 2003, (06) :6-10
[4]   剑河苗族及祭祖盛典──吃牯脏 [J].
翁家烈 .
贵州文史丛刊, 2000, (02) :82-85
[5]  
中国政府形象战略[M].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胡宁生 主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