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陆架晚第四纪沉积物化学成分及物源示踪

被引:14
作者
李双林
李绍全
孟祥君
机构
[1]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沉积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化学成分; 物源示踪; 东海陆架;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2.04.004
中图分类号
P736.4 [海洋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东海陆架EA1孔和EA5孔沉积物化学成分变化范围较大,与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相比,钻孔沉积物的Si、Al、Mg、Mn、Ti、P、Ba、Zr、Co、Ni、Cu、Zn、Cr明显偏高,而Fe、Na、Ca、Sr、Li、U明显偏低,与全球大陆地壳化学组成相比,钻孔沉积物的Si、Li、Rb、Ba、Th、Zr、Hf、Cu、Zn、Pb偏高,而Al、Na、Ca、Mg、Fe、Mn、Ti、P、Sr、U、Co、Ni、V、Cr偏低。钻孔沉积物的化学成分在垂向上具有明显变化,主要受岩性和沉积环境的控制。钻孔沉积物中元素的富集因子(EF)均小于10,接近于1,表明钻孔沉积物主要来自大陆地壳。一些元素因分异或外来物质加入而富集,一些元素则因分异带出而亏损。钻孔沉积物源区的DF值判别表明,钻孔沉积物与现代黄河、长江沉积物均有亲缘关系,可能是在末次冰期最盛期,由于气候带南移,干旱区域扩大,在古长江搬运沉积物中类似现今黄河沉积物的干旱组分明显增加,从而导致了地球化学示踪结果的长江与黄河双重性,或者说古气候的变化导致了古长江搬运物质成分的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东海陆架HY126EA1孔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J].
李双林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1, (03) :127-132
[2]   南黄海中部沉积岩心的地球化学特征 [J].
蓝先洪 ;
申顺喜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0, (02) :33-38
[3]   长江与黄河沉积物元素组成及地质背景 [J].
杨守业 ;
李从先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9, (02) :21-28
[4]   中国大陆架海底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 [J].
赵一阳 ;
王金土 ;
秦朝阳 ;
陈毓蔚 ;
王贤觉 ;
吴明清 .
沉积学报, 1990, (01) :37-43
[5]   中国海大陆架沉积物地球化学的若干模式附视频 [J].
赵一阳 .
地质科学, 1983, (04) :307-314
[6]   东海大陆架海底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J].
王贤觉 ;
陈毓蔚 ;
雷剑泉 ;
吴明清 ;
赵一阳 .
地球化学, 1982, (01) :56-65
[7]  
东海地质[M]. 科学出版社 , 秦蕴珊,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