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研究进展

被引:21
作者
徐宝华
赵慧颖
机构
[1] 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心血管科
[2] 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心血管科 吉林长春
[3] 吉林长春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不稳定斑块; 动物模型; 病理学与组织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3.5 [动脉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破裂是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不稳定斑块的形态特点及病理生理特性的研究,对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水平,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通过对动物动脉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的损伤建立起不稳定斑块的动物模型,目前对不稳定斑块的研究主要通过建立动物模型。不稳定斑块有其特点:大的脂核、薄的纤维帽、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细胞因子如:基质金属蛋白酶、肿瘤坏死因子-α参与等。
引用
收藏
页码:498 / 50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外源性人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导致兔动脉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 [J].
陈文强 ;
张运 ;
张梅 ;
季晓平 ;
林晨 ;
朱永锋 ;
张伟 ;
王荣 ;
刘彦 ;
姚桂华 .
中华医学杂志, 2004, (01) :47-51
[2]   不稳定斑块破裂的形态学及发生机制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J].
韦立新 .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3, (05) :441-443+551
[3]   三种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复制方法的比较 [J].
郭延松 ;
吴宗贵 ;
杨军柯 ;
黄高忠 .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3, (05) :465-469
[4]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实验模型的建立 [J].
杨鹏远 ;
芮耀诚 ;
焦亚斌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3, (07) :802-804
[5]   Wistar大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J].
王禄增 ;
张梅英 ;
季勇 ;
董婉维 .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02, (02) :51-53
[6]   清道夫受体AI转基因小鼠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易感性 [J].
万腊香 ;
陈修 ;
Sookja Kim Chung ;
吴孟津 ;
万载阳 ;
危当恒 ;
王建 ;
杨永宗 ;
不详 .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2002, (03) :185-189
[7]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检测 [J].
周俊 .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2002, (02) :178-182
[8]   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的研究进展 [J].
李建军 ;
李庚山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0, (04) :273-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