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与二氧化碳减排

被引:32
作者
邝生鲁
机构
[1]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工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温室效应; 减排;
D O I
10.16606/j.cnki.issn0253-4320.2007.08.011
中图分类号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CO2是人类活动中排放量最大的温室气体。对CO2产生的温室效应机理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CO2浓度的上升呈指数函数增加,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重大的深远的负面影响,《京都协议书》的生效给我国带来挑战和机遇。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将导致我国CO2减排压力日益增加,必须发展新型高效的CO2分离回收技术、CO2封存技术、固定源和流动源的减排CO2工艺技术,提高能效和新型能源技术等。利用CO2作为一种碳资源合成附加价值较高的化工产品或材料是最困难也是最有意义的长期减排目标。对我国CO2减排提出了若干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包硅改性纳米碳酸钙应用于高温CO2吸附的性能 [J].
吴嵘 ;
吴素芳 .
化工学报, 2006, (07) :1722-1726
[2]   轻烃非催化转化合成气制氨、甲醇的创新技术 [J].
李琼玖 ;
赵沛华 ;
廖宗富 ;
杜世权 ;
黄吉荣 ;
王伟 ;
龚京利 .
化肥设计, 2006, (03) :3-11
[3]   二氧化碳综合利用途径探讨 [J].
解玉梅 .
化工技术经济, 2005, (08) :15-17+22
[4]   煤制甲醇联产氨改造化肥企业的科学发展观(上)——能源、环境和粮食安全战略 [J].
李琼玖 ;
钟贻烈 ;
廖宗富 ;
顾子樵 ;
漆长席 ;
周述志 .
化肥设计, 2005, (03) :8-13
[5]   甲烷转化为甲醇作运输燃料的系统 [J].
邝生鲁 ;
肖稳发 .
天然气工业, 2000, (01) :86-90+0
[6]  
汽车环保新技术[M].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日)松本廉平著, 2005
[7]  
环境与工业气体净化技术[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朱世勇主编, 2001
[8]  
温室气体CO2的控制和回收利用[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张阿玲,方栋主编, 1996
[9]  
Semi-batch absorption and regeneration studies for CO 2 capture by aqueous ammonia[J] . James T. Yeh,Kevin P. Resnik,Kathy Rygle,Henry W. Pennline.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 . 2005 (14)
[10]  
A new type of coal gas fueled chemical-looping combustion[J] . Hongguang Jin,Masaru Ishida.Fuel . 2004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