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再次精确测定1998年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

被引:52
作者
杨智娴
陈运泰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张北—尚义地震; 双差地震定位法; 地震重新定位; 发震构造; 震源过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6 [测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98年 1月 10日北京时间 11时 5 0分 (0 3时 5 0分UTC) ,在北京西北约 180km的河北省张北县与尚义县交界地区发生的ML=6 .2地震 .该地震是近年华北地区的重要地震事件 .由于地表未见明显的活动断裂展布 ,震后的野外考察未给出任何优势走向的地表破裂资料 ,余震分布也没有显示出优势的展布方向 ,因此发震构造不清楚 .笔者曾应用主事件相对定位方法 ,对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主震和ML≥ 3.0余震重新精确定位 ,得出结论 :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主震震中位置为 4 1.14 5°N、114 .4 6 2°E ,位于宏观震中的北东方向约 4km处 ,震源深度 15km ;余震震源分布在走向 180°~ 2 0 0°、接近于竖直的平面内及其附近 .这一重新精确定位的结果表明 ,张北—尚义地震的发震构造是一北北东向的断层 .文中作者应用另一相对定位方法双差地震定位法 ,对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主震和ML≥ 3.0余震再度进行精确定位 .双差地震定位法重新定位后 ,得出结论 :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主震震中位置为 4 1.131°N、114 .4 5 6°E ,位于宏观震中的北东方向约 2 .5km处 ,震源深度 12 .8km ;余震震源也分布在走向N10°E的接近于竖直的平面内及其附近 .这一重新精确定位的结果 ,再次表明张北—尚义地震的发震构造是一北北东向的断层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2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双差地震定位法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地震精确定位中的应用[J]. 杨智娴,陈运泰,郑月军,于湘伟.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2]   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重新定位和发震构造 [J].
杨智娴 ;
陈运泰 ;
张宏志 ;
不详 .
地震学报 , 2002, (04) :366-377
[3]   以震源精确定位结果分析张北地震序列的破裂特征 [J].
高景春 ;
刁桂苓 ;
张四昌 ;
蔡华昌 ;
张宏志 ;
赖晓玲 ;
李钦祖 ;
王勤彩 ;
李松林 ;
张彦清 ;
朱振兴 .
地震地质, 2002, (01) :81-90
[4]   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重新定位 [J].
杨智娴 ;
陈运泰 ;
张宏志 .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9, (06) :6-9
[5]   用相对定位法精细测定张北地震序列的时空参数 [J].
高景春 ;
胡斌 ;
张从珍 .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01) :3-5
[6]   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构造活动性初探 [J].
郑秀芬 ;
丁晗 ;
张宏志 ;
郝春月 .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8, (06) :25-28
[7]   张北-尚义地震的地震构造环境与宏观破坏特征 [J].
徐锡伟 ;
冉勇康 ;
周本刚 ;
尹功明 ;
李建华 ;
刘五洲 .
地震地质, 1998, (02) :40-50
[8]   由多个小地震推断的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的方向 [J].
许忠淮 ;
阎明 ;
赵仲和 .
地震学报, 1983, (03) :268-279
[9]   京、津、唐、张地区地震应力场的方向特征 [J].
许忠淮 ;
刘玉芬 ;
张郢珍 ;
不详 .
地震学报 , 1979, (02) :121-132
[10]  
华北地区地壳应力场[M]. 地震出版社 , 杨理华,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