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风险定价的“翘板效应”

被引:8
作者
梁凌
王修华
机构
[1] 湖南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内部评级法; 贷款利率; 风险定价; 信用等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定价机制是利率市场化的核心,实现贷款利率的自主定价将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目前中国各商业银行已广泛开展了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在此基础上如何进行贷款利率的风险定价并确定市场竞争的策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所使用的4个假设条件建立贷款的损失分布模型,并根据不同信用等级的债务人具有相同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得出银行贷款的风险定价具有“翘板效应”,即经营成本低的银行在对信用等级高的债务人放贷时有价格优势,可以收取相对(经营成本高的银行)较低的利率,而对于信用等级低的债务人放贷则要收取相对较高的利率,这对中国商业银行进行贷款市场细分并确定合理的市场竞争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战略思考 [J].
王修华 .
生产力研究, 2005, (11) :52-53+86
[2]   CreditRisk+模型下商业银行经济资本配置研究 [J].
梁凌 ;
谭德俊 ;
彭建刚 .
经济数学, 2005, (03) :5-12
[3]   论国外贷款定价模式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J].
蒋东明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5) :83-85
[4]   论利率市场化后的贷款定价模式选择 [J].
陈燕玲 .
安徽大学学报, 2002, (03) :82-85+89
[5]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银行贷款定价策略分析 [J].
庄新田 ;
黄小原 ;
不详 .
系统工程 , 2002, (03)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