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艺术的美学审视:基于人文主义美学的视角

被引:4
作者
邱月 [1 ]
张颖聪 [2 ]
机构
[1] 南京审计大学艺术教育部
[2] 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艺术; 人文主义美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J01 [艺术美学];
学科分类号
0101 ; 010106 ;
摘要
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创作与评价形式,人工智能艺术的确挑战了传统艺术创作的诸多方法与标准,但人工智能及其在艺术领域中的伸展实际上仍然以"人"作为其审美主体。当前人工智能艺术实际上是在算法与素材的确定性基础上展开对"可计算的美"的分析,这显然也意味着人工智能艺术的实质是一种认识论的美学路径,因此也并未能对人文主义美学构成本质上的颠覆。艺术或美作为经验个体在社会性活动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模糊的意向性体验,对它的分析与理解常常是由经验内容所构筑的一种"不可言说的言说"的状态,因此也是逻辑或形式语言难以企及和替代的。人工智能及其艺术并不构成对人文主义美学的革命性颠覆,而只会演化为一种更加深化的人文主义美学版本。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3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何以可能? [J].
赵汀阳 .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9, 41 (01) :1-8
[2]   人工智能会是一个要命的问题吗? [J].
赵汀阳 .
开放时代, 2018, (06) :49-54+6
[3]   可计算图像美学研究进展 [J].
王伟凝 ;
蚁静缄 ;
贺前华 .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 2012, (08) :893-901
[4]  
美学中的不满[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雅克·朗西埃, 2019
[5]  
敞开[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吉奥乔·阿甘本, 2018
[6]  
我们最后的发明[M]. 电子工业出版社 , 詹姆斯·巴拉特, 2016
[7]  
词与物[M]. 上海三联书店 , 米歇尔·福柯, 2016
[8]  
以色列与启示[M]. 译林出版社 , (美) 沃格林 (Voegelin, 2010
[9]  
林中路[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德)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著, 2004
[10]  
外国美学[M]. 商务印书馆 , 《外国美学》编委会,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