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肥水平下粳稻产量、氮素吸收差异及其基因型分类评价

被引:4
作者
殷春渊 [1 ]
张庆 [1 ]
魏海燕 [1 ]
张洪程 [1 ]
戴其根 [1 ]
霍中洋 [1 ]
许轲 [1 ]
马群 [1 ]
杭杰 [1 ]
张胜飞 [1 ]
王艳国 [2 ]
机构
[1]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
[2] 河南农业大学
关键词
水稻; 氮素吸收; 百千克籽粒吸氮量; 基因型差异; 聚类分析; 评价;
D O I
10.13836/j.jjau.2009191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南方早熟(125~135 d)、中熟(136~145 d)和迟熟(146~155 d)中粳为材料,大田条件下研究4种氮肥水平即0、150、225、300 kg/hm2纯氮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的影响,并对产量和氮素吸收基因型差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类型水稻平均产量和吸氮量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氮肥水平下,并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同一生育期类型,产量与吸氮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基因型差异。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法对3种类型水稻产量和总吸氮量及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分别进行聚类分析,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均划分为Ⅰ、Ⅱ、Ⅲ、Ⅳ4种类型,方差分析表明,4种划分类型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每一划分类型基因型间变异系数大部分在0~5%波动。通过综合归类对各基因型水稻产量、总吸氮量及百千克籽粒吸氮量的分类标准吻合性进行评价,初步筛选出3种生育类型中高产高氮素吸收和低产低氮素吸收两种类型水稻基因型。
引用
收藏
页码:975 / 98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细菌、真菌及植物氮营养信号研究进展 [J].
米国华 ;
赖宁薇 ;
陈范骏 ;
刘鹰 ;
张福锁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8, (05) :1008-1016
[2]   籼稻品种间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J].
张岳芳 ;
王余龙 ;
张传胜 ;
董桂春 ;
杨连新 ;
黄建晔 ;
陈培峰 ;
龚克成 .
江苏农业学报, 2006, (04) :318-324
[3]   不同水稻品种获取氮能力的差异 [J].
樊剑波 ;
张亚丽 ;
王东升 ;
沈其荣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6) :805-810
[4]   稻田氮素淋洗损失研究 [J].
田玉华 ;
尹斌 ;
朱兆良 .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12) :2792-2794
[5]   水稻精确定量施氮研究 [J].
凌启鸿 ;
张洪程 ;
戴其根 ;
丁艳锋 ;
凌励 ;
苏祖芳 ;
徐茂 ;
阙金华 ;
王绍华 .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12) :2457-2467
[6]   氮肥施用量、施用时期及运筹对水稻氮素利用率影响研究 [J].
许仁良 ;
戴其根 ;
王秀芹 ;
黄银忠 ;
吕修涛 .
江苏农业科学, 2005, (02) :19-22
[7]   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对稻田氨挥发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J].
李菊梅 ;
徐明岗 ;
秦道珠 ;
李冬初 ;
宝川靖和 ;
八木一行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01) :51-56
[8]   氮素基、蘖肥用量对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J].
丁艳锋 ;
刘胜环 ;
王绍华 ;
王强盛 ;
黄丕生 ;
凌启鸿 .
作物学报, 2004, (08) :762-767
[9]   不同施氮水平对南方早稻氮素吸收利用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江立庚 ;
曹卫星 ;
甘秀芹 ;
韦善清 ;
徐建云 ;
董登峰 ;
陈念平 ;
陆福勇 ;
秦华东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4, (04) :490-496
[10]   施氮量对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品质及吸氮特性的影响 [J].
张洪程 ;
王秀芹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07) :8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