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与不施肥措施下小麦田的CO2、CH4、N2O排放日变化特征

被引:9
作者
李晓密
伦小秀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日变化; 麦田; 施肥措施;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4.01.018
中图分类号
X71 [农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X511 [气相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0706 ; 070602 ;
摘要
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温室气体。由于土壤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需要一定的传导平衡时间,因此土壤温室气体与温湿度之间的关系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目前,有关温室气体研究多集中于季节性排放特征,而关于CO2、CH4、N2O的日变化研究却少见报道。以北京小麦(Triticum aestivuml)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施肥和不施肥条件下CO2、CH4、N2O交换通量和气温、土壤温度进行连续观测,来探讨3种温室气体的日变化特征。采用人工静态暗箱法对小麦田土壤进行连续48 h原位观测,每2 h测定1次,每次盖箱时间为30 min。气体样品中的CO2、CH4、N2O用气相色谱仪(Agilent 6890A,FID/ECD)测定。结果表明:施肥与不施肥条件下小麦生育后期麦田土壤CO2、CH4、N2O交换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土壤表现为CH4的吸收汇、CO2和N2O的排放源。CH4的吸收通量、CO2和N2O的排放通量均表现为施肥区>对照区。CO2、CH4的交换通量的70%以上出现在白天,而施肥区和对照区的N2O白天排放通量分别达到全天的81.8%、91.1%。另外,相关性分析表明,CO2、N2O交换通量的日变化与气温和5 cm地温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的正相关关系,且N2O交换通量日变化与10 cm地温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温度是影响CO2、N2O交换通量日变化的重要因素;而气温、5 cm地温、10 cm地温对CH4交换通量日变化不存在显著性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78 / 18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华北平原玉米-小麦轮作农田N2O交换通量的研究[J]. 裴淑玮,张圆圆,刘俊锋,伦小秀,牟玉静.环境科学. 2012(10)
[2]   施肥及秸秆还田处理下玉米季温室气体的排放 [J].
裴淑玮 ;
张圆圆 ;
刘俊锋 ;
牟玉静 ;
伦小秀 .
环境化学, 2012, 31 (04) :407-414
[3]   中国农田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与控制技术 [J].
李虎 ;
邱建军 ;
王立刚 ;
任天志 .
生态环境学报, 2012, 21 (01) :159-165
[4]   施肥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 [J].
朱小红 ;
马友华 ;
杨书运 ;
汪丽婷 ;
孙丽 ;
马中文 .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1, 28 (05) :42-46
[5]   青藏高原纳木错高寒草原温室气体通量及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J].
魏达 ;
旭日 ;
王迎红 ;
姚檀栋 .
草地学报, 2011, 19 (03) :412-419
[6]   喀斯特地区土壤剖面CO2、CH4和N2O浓度的相关关系 [J].
刘芳 ;
刘丛强 ;
王仕禄 ;
朱正杰 .
生态学杂志, 2010, 29 (04) :717-723
[7]   华北平原地区麦田土壤呼吸特征 [J].
邓爱娟 ;
申双和 ;
张雪松 ;
李永秀 ;
谢轶嵩 .
生态学杂志, 2009, 28 (11) :2286-2292
[8]   黄淮海平原典型农田土壤N2O的排放特征 [J].
王立刚 ;
李虎 ;
邱建军 .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04) :1248-1254
[9]   农业温室气体清单方法研究最新进展 [J].
李迎春 ;
林而达 ;
甄晓林 .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10) :1076-1080
[10]   川中丘陵区旱地小麦生态系统CO2、N2O和CH4排放特征 [J].
张中杰 ;
朱波 ;
江长胜 ;
韩广轩 ;
高美荣 .
生态学杂志, 2005, (02) :1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