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敬畏自然”的正当性

被引:4
作者
杨卫华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敬畏自然; 终极体验; 环境道德;
D O I
10.13904/j.cnki.1007-1539.2013.01.016
中图分类号
B82-02 [伦理学的哲学基础];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敬畏自然"是人类对自然及其规律产生的一种包含着各种心理成分在内的、复杂的、形上的终极体验。当代人类社会需要"敬畏自然"。"敬畏自然"的正当性可以从定义澄清、科学祛魅、道德养成三个层面加以证明。科学认知、哲学反思和审美体验是当代人获得"敬畏自然"体验的三种主要途径。倡导"敬畏自然"有助于环境道德水平的提升,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走向自然的伦理.[M].郑慧子; 著.人民出版社.2006,
[2]  
魔鬼出没的世界.[M].(美)卡尔·萨根(CarlSagan)著;李大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3]  
时代的精神状况.[M].(德)卡尔·雅斯贝斯(KarlJaspers)著;王德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4]  
朱子语类.[M].(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94,
[5]  
自然的观念.[M].(英)柯林武德(Collingwood;R.G.)著;吴国盛;柯映红译;.华夏出版社.1990,
[6]  
爱因斯坦文集.[M].[德]爱因斯坦(E·Ainstein) 著;许良英等 编译.商务印书馆.1979,
[7]  
"人类是否必须敬畏大自然"之争述评..方舟子;.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056/3209713.html.,
[8]   环境伦理学:后现代性、现代性及“他者”视域 [J].
李晔 ;
苗青 .
江西社会科学, 2007, (06) :55-58
[9]   质疑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内在价值论 [J].
韩东屏 .
道德与文明, 2003, (03) :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