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场模型的城市影响范围动态演变——以中国中部地区为例

被引:67
作者
王丽 [1 ,2 ,3 ]
邓羽 [3 ,4 ]
刘盛和 [4 ]
王江浩 [3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自然与社会交叉科学研究中心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场模型; 城市影响范围; 空间形态; 演变特征; 中国中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由于在认清城市与腹地、城市与城市之间相互关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城市影响范围成为目前中国区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城市影响力指数及区域可达性两方面对传统的场模型进行改进,更为合理地界定出城市影响范围。以中国中部地区1990、2000、2007年3个年份的研究为例,研究城市影响范围的动态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从空间形态演变方面提炼出城市影响范围演变的3大阶段及其对应的5种类型,并对各阶段城市的较快发展提出建议。从理论及实践层面对城市影响范围的研究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城市影响范围甚至区域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引用
收藏
页码:189 / 19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腹地的测度分析 [J].
潘竟虎 ;
石培基 ;
董晓峰 .
地理学报, 2008, (06) :635-645
[2]   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 [J].
顾朝林 ;
庞海峰 .
地理研究, 2008, (01) :1-12
[3]   基于GIS的城市势力圈测度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J].
王桂圆 ;
陈眉舞 ;
不详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04, (03) :69-73
[4]   基于栅格数据的最佳路径分析方法研究 [J].
秦昆 ;
关泽群 ;
李德仁 ;
周军其 .
国土资源遥感, 2002, (02) :38-41
[5]   城镇势力圈划分计算机系统的开发研究与应用——兼论势力圈的空间结构特征 [J].
王德 ;
赵锦华 .
城市规划, 2000, (12) :37-41
[6]  
城市经济腹地及其空间范围的界定[D]. 孔祥彬.西南交通大学 2007
[7]  
中国城市地理[M]. 商务印书馆 , 顾朝林等著, 1999
[8]  
城市地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许学强等编著, 1997
[9]   Using GIS for analysis of urban systems [J].
Du G. .
GeoJournal, 2000, 52 (3) :213-221
[10]  
A graph theory interpretation of nodal regions[J] . John D. Nystuen,Michael F. Dacey.Papers of the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 . 196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