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计算过程中的某些细节处理研究

被引:12
作者
杜加强 [1 ,2 ]
滕彦国 [2 ]
王金生 [2 ]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物承载力; 生态赤字; 静态产量因子; 动态产量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生态足迹主要用于评估给定年、给定技术条件下研究区域生物圈的再生能力能否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随着应用的不断增多,生态足迹计算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处理方法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降低了生态足迹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首先指出了国内研究中所出现的一些分歧;讨论了纳入生态足迹的消费项目数量不同、肉类和水果用地类型的分歧、静态或动态产量因子、园地的归类不一致等情况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完善消费目录、明确消费类型、统一消费分类对应的生物生产性用地类型、生物承载力计算中园地纳入林地计算、分别采取静态和动态产量因子计算生物承载力等建议,以增强计算结果的透明性和可比性。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3+107 +10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