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郊土壤中铅的形态及含量

被引:7
作者
侯明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关键词
土壤; 铅; 化学形态;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33 [土壤监测];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采用连续浸取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桂林市郊5个不同区域的菜地土壤、蔬菜铅污染,以及土壤铅的7种存在形态,讨论了各种形态铅对环境的影响.在铅形态的分布中以残渣态铅含量最高(20.986×10-6),占7种形态铅总量的44.36%,其次为无定形氧化铁结合态和晶形氧化铁结合态,分别占总铅量的17.07%、12.42%,而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无定形氧化锰结合态和有机态铅的含量较低,各自占总铅量均小于10%.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9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Fractionation and biotoxicity of heavy metals in urban dusts collected from Hong Kong and London [J].
Wang, WH ;
Wong, MH ;
Leharne, S ;
Fisher, B .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 1998, 20 (04) :18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