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7 条
1952-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布鲁杆菌病疫情分析
被引:4
作者:
朴东日
[1
,2
]
李兰玉
[1
]
赵鸿雁
[1
]
崔步云
[1
]
机构: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人兽共患病室
[2]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来源:
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
布鲁杆菌病;
流行病学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6 [筋腱、韧带、滑囊疾病及损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布鲁杆菌病疫情,探讨不同时期影响疫情的可能因素,为制订内蒙古自治区当前布鲁杆菌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52-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布鲁杆菌病监测数据和已发表文献中相关数据,对布鲁杆菌病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分布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952-2007年间内蒙古自治区出现2次布鲁杆菌病流行高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现第1次发病高峰,范围波及全区12盟(市),其中1961年发病率最高,达55.28/10万;病例职业构成中牧民最高,占72.9%;2000年后出现第2次发病高峰,其中2005年发病率最高,达38.44/10万,以中、东部地区最为严重;病例职业构成中以农民和牧民为主,分别占51.9%和28.7%。结论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牲畜交易频繁,使得内蒙古自治区布鲁杆菌病疫情从90年代中期开始快速上升,2004-2007年达流行高峰。
引用
收藏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