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结果无价值理论哲学根基正本清源

被引:22
作者
周啸天
机构
[1] 山东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行为无价值论; 结果无价值论; 道义论; 功利主义;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15.01.004
中图分类号
D92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在我国刑法理论中,存在行为无价值论、结果无价值论之间的激烈论争。近期,有学者将该争议深化到道德哲学领域,并分别将行为无价值论、结果无价值论的实质违法观与规则功利主义、行为功利主义相挂钩。这一理论对应因混淆了不同范畴从而属于"误读"。应当说,在实质违法性这边,行为无价值论的道德哲学根基是道义论,结果无价值论的道德哲学根基是行为功利主义并兼顾规则功利主义。在犯罪成立体系处,行为无价值论、结果无价值论的哲学根基分别是存在主义与新康德主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41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2]  
德国刑法学中构成要件论的演变[J]. 蔡桂生.刑事法评论. 2012(02)
[3]   论偶然防卫 [J].
张明楷 .
清华法学, 2012, 6 (01) :17-37
[4]   行为功利主义违法观 [J].
张明楷 .
中国法学, 2011, (05) :113-127
[5]   合分之道:构成要件与违法性的阶层关系 [J].
杜宇 .
中外法学, 2011, 23 (04) :716-728
[6]   韦尔策尔犯罪阶层体系研究 [J].
蔡桂生 .
环球法律评论, 2010, 32 (01) :132-143
[7]   行为无价值论的疑问——兼与周光权教授商榷 [J].
张明楷 .
中国社会科学, 2009, (01) :99-115+206
[9]   胡塞尔现象学的理论开端 [J].
谷声然 .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1) :7-11
[10]   论道义论与功利论的一个根本区分:正当与善何者优先 [J].
龚群 .
道德与文明, 2008, (01) :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