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杉地理种源造林试验

被引:14
作者
刘洪谔
李晓储
机构
[1] 浙江林学院
[2] 江苏省林科所 临安
关键词
柳杉; 种源试验; 变异(遗传学); 选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柳杉全分布区24个地理种源的种子在浙江和江苏两省的4个地点进行试验,观测了多年度的生长、发育和寒害等多个性状,持续最长的直到造林后第8年。数据经单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种源生长差异极其显著,最好种源比最差种源增产2.66~1.89倍,比当地种源增产2.45~0.34倍,增产效果极大。苗期生长反映出种子效应。造林后3a生长,种子效应消失,生长好坏趋于稳定,与8a后的生长里紧密相关,故可在此时进行早期选择。为各试点地区发展柳杉造林选定了最优的1/4种源。这些种源大多产自福建、浙江和安徽3省。此带可能是柳杉原始分布中心,具备较多优良基因型,外围的种源大多较差。在北缘区苗期寒害程度与产地的经、纬度紧密相关,其他性状无明显地理变异模式。在小范围内通常表现低海拔种源优于高海拔,高经度种源优于低经度。由造林区偏南、偏东的林分调种,增产的可能性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柳杉人工群体的生长对环境因子的反应 [J].
刘洪谔 ;
童再康 .
林业科学, 1992, (06) :549-554
[2]   浙江省立木材积表的编制 [J].
毛志忠 .
浙江林学院学报, 1988, (01) :78-83
[3]   柳杉选择育种效果评价 [J].
刘洪谔 .
林业科学, 1982, (03) :237-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