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微晶氧化铁形成与性质的影响

被引:3
作者
顾新运
李淑秋
徐拔和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2] 美国Rutgers大学
关键词
氧化铁; 微晶; 晶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稀释0.5mol/L Fe(NO3)3母液,制成二组0.001mol/L Fe(NO3)3,溶液,每组分成5等份,于每份溶液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NaOH,使溶液的NaOH/Fe,分子比为0、1.0、1.8、2.7、3.1,然后在70℃烘箱中水解。制备二组试样的主要区别是母液稀释水的最初温度不同,但其最终形成的氧化铁在颗粒大小,结晶度以及显微形貌等方面有明显差别。Ⅰ组试样是用70℃水稀释制备而成,1天后其反应产物呈无定形的非晶物质,在70℃老化很短时间后,便转变成结晶好的针铁矿和赤铁矿。Ⅱ组试样是用室温水(25℃)制备。在整个实验期间,其水解产物具有轮廓明显的小圆球状微晶氧化铁,即使在老化248天后仍属结晶差的针铁矿和赤铁矿,只能用高功率转靶的X射线衍射仪才能反映其特征衍射峰,鉴定其组成。试验结果表明:制备试样时,水的温度对最初水解产物的性质起关键作用,而最初产物的特性对溶液中再溶解再结晶的速率起着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5+101 +101-10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1972: Ageing of hydrolyzed iron (Ⅲ) solution. Hsu,P. H. and Ragone,S. E. Th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