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7 条
江淮平原水网区汛期雨量与洪涝水位关系——以江苏里下河腹部地区为例
被引:18
作者:
叶正伟
[1
,2
]
许有鹏
[1
]
潘光波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2] 淮阴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来源:
关键词:
雨量;
汛期;
洪涝水位;
里下河;
江淮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江苏里下河腹部地区8个雨量站和5个水位站1957~2006年的50年气象水文资料,采用Mann-Kendall方法检验面雨量变化趋势,并应用Pearson和Spearman方法揭示雨量同水位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来汛期面雨量、单站雨量和时段雨量的长期变化都呈减小趋势。最大15日和最大3日雨量是水位变化的敏感性时段雨量,最大30日雨量与超警戒水位日数相关性较好,长时段雨量对水位变化的累积效应显著。近年来最大3日和最大15日雨量重现期增大是洪涝水位显著增高和超警戒水位日数增加的主要原因,且次暴雨强度越大,高洪涝水位出现的概率越大。里下河腹部地区水位在空间变化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在时间变化上则呈现阶段性特征。1950年代末到1970年代间,水位和超警戒水位日数均值都随面雨量减少而降低;但1980年代到1990年代间,水位和超警戒水位日数均值随面雨量减少反而上升;2000年以来的7年中,水位随面雨量减少而略有升高,但超警戒水位日数均值仍然随面雨量减少而略有减少。这种变化说明,除雨量因素外,人类活动和城镇化水文效应对水位的影响日趋显著,导致雨量与洪涝水位关系更为复杂。
引用
收藏
页码:1137 / 1146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