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数量性状配合力、遗传力及其地点变异性分析

被引:11
作者
彭俊华
机构
[1] 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组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配合力; 遗传力; 地点变异性; 数量性状;
D O I
10.16213/j.cnki.scjas.1993.02.00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在泸州、成都、绵阳3个地点,研究了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组在“七五”选育的几个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配合力,结果表明:小区产量、有效穗等11个性状都主要受制于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而且多数以不育系一般配合力较恢复系的更为重要;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以及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均因地点的不同而变化,这种变异性在亲本或组合及性状间有别;从与一组共同亲本所配组合的平均产量看,不育系K青A和冈46A明显超过珍汕97A,而恢复系只有CDR22略优于明恢63。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2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氮素水平对籼、粳稻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力的影响 [J].
彭俊华 ;
石井洁 ;
鹈饲保雄 .
遗传, 1991, (03) :4-7+11
[2]   玉米几个数量性状生长的配合力分析 [J].
彭俊华 ;
高之仁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1988, (03) :229-236
[3]   水稻生育期的遗传力与气象条件相互关系的研究初报 [J].
高金成 ;
王志南 .
遗传, 1988, (04) :3-6+14
[4]   杂交水稻主要性状配合力、遗传力的初步研究 [J].
周开达 ;
黎汉云 ;
李仁端 ;
罗光鉴 .
作物学报, 1982, (03) :145-152
[5]   水稻主要性状配合力的分析 [J].
廖佩言 .
遗传, 1980, (05) :22-24+33
[6]   水稻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初步研究 [J].
徐静斐 ;
汪路应 .
遗传, 1980, (02) :17-19
[7]  
数量遗传学[M]. 四川大学出版社 , 高之仁 著,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