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用生理生化指标检测评价运动性心理疲劳吗?

被引:13
作者
林岭
张力为
机构
[1] 北京体育大学
[2]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心理疲劳; 检测评价; 生理生化指标; 神经生理技术;
D O I
10.16038/j.1000-6710.2005.06.029
中图分类号
R87 [运动医学];
学科分类号
100216 ;
摘要
提出建立运动性心理疲劳概念模型的初步设想;结合不同学科关于心理疲劳的研究结果,从理论认识角度将运动性心理疲劳分成两个主要层次,其一为负性情绪性心理疲劳,其二为外周与中枢信息加工能力下降性心理疲劳。分析讨论两个不同层次与性质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概念、联系、特点、差异;分析阐述了用生理生化指标检测评价心理疲劳的可行性以及心理疲劳、生理疲劳与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提出了采用不同生理生化指标检测不同层次与性质的心理疲劳的研究设想与思路,如用内分泌激素等生化指标检测评价负性情绪性心理疲劳,用ERP等生理指标检测评价认知性心理疲劳等;提出进行相关研究时应特别注意检测手段与指标的检测效度、敏感性、适用条件、综合评价、个体差异等,以避免研究工作走向歧途。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9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定性探索 [J].
刘方琳 ;
张力为 .
体育科学, 2004, (11) :37-44
[2]   情绪大脑机制研究的进展 [J].
马庆霞 ;
郭德俊 .
心理科学进展, 2003, (03) :328-333
[3]   放松训练对脑电、心率变异及情绪的影响 [J].
杨银 ;
杨斯环 ;
张莉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08) :522-524
[4]   某些精神疾病患者的性激素研究 [J].
宋继育 ;
郭杰 ;
沈广虎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2, (03) :137-139
[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及血清尿素氮变化的临床观察 [J].
朱明恕 ;
蔡运昌 ;
欧阳夕冰 .
贵州医药, 2001, (06) :496-497
[6]   冠心病患者行为类型、应激、情绪与血脂改变相关性研究 [J].
袁浩龙 ;
周蓓蓓 ;
佘正尧 .
健康心理学, 1996, (03) :168-170
[7]  
情绪与免疫功能.[J].亢万虎,毛莉君.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4, 04
[8]   GABA/BZ受体显像:焦虑性疾病心理情绪和行为异常的诊断手段 [J].
郭正平 ;
谭天秩 .
四川医学, 1991, (02) :105-107
[9]  
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张力为;任未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0]  
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M].韩太真;吴馥梅 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