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黄颡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
被引:13
作者
:
沈建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
沈建忠
机构
:
[1]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
来源
:
养殖与饲料
|
2002年
/ 03期
关键词
:
产卵池;
雌鱼;
水质;
水温;
环境质量;
池塘主养;
人工配合饲料;
苗种;
鱼种;
浅海养殖;
网箱养殖;
食台;
饵料台;
生殖突;
亲鱼;
鱼病防治;
体长;
食盐水;
雄鱼;
催产率;
挠足类;
生物学特性;
养殖技术;
D O I
:
10.13300/j.cnki.cn42-1648/s.2002.03.017
中图分类号
:
S965 [各种鱼类养殖];
学科分类号
:
090801 ;
摘要
:
<正> 黄颡鱼(Pelteobagrues fulvidraco),俗称黄姑、黄蜡丁、嘎咕鱼、盎丝鱼等,是鲇形目、鮠科、黄颡鱼属的鱼类。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然水体中均有分布,是常见经济鱼类,对环境适应力强,适于人工养殖。 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没有肌间刺,且有较高的滋补作用和药用价值,因此,深受大众喜爱,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更是供不应求,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0
页数:4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