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6-7日华北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被引:22
作者
张玉峰 [1 ]
张潜玉 [2 ]
机构
[1] 安阳市气象局
[2] 三门峡市气象局
关键词
大暴雨; 切变线; 对流云团; 冷空气;
D O I
10.16765/j.cnki.1673-7148.2015.03.014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NCEP全球分析资料,对2013年8月6-7日华北地区出现的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是在副高稳定、低槽东移的背景下发生的,850 h Pa低空南风急流提供充足的水汽及冷平流的影响是暴雨形成的重要因素。华北切变线是这次大暴雨过程形成的主要天气系统,降水效率高的对流云团是暴雨形成的直接原因。暴雨发生在切变线的前方、低空急流的左侧。水汽大值区和水汽通量散度负值区的结合应用,对预报强降水落区和量级有较好效果。K指数高值区的存在说明层结的不稳定,并可以作为强降水预报预测的依据。假相当位温可以用来分析大气的热力性质,等值线密集区即是能量锋区,是对流开始区域。冷空气的侵袭是对流性天气的触发机制,导致不稳定能量释放,促进对流性天气发展,最终形成暴雨。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1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近50a华北暴雨研究主要进展 [J].
张文龙 ;
崔晓鹏 .
暴雨灾害, 2012, 31 (04) :384-391
[2]   北京721特大暴雨极端性分析及思考(一)观测分析及思考 [J].
谌芸 ;
孙军 ;
徐珺 ;
杨舒楠 ;
宗志平 ;
陈涛 ;
方翀 ;
盛杰 .
气象, 2012, 38 (10) :1255-1266
[3]   一次缓慢东移的黄河气旋暴雨的诊断分析 [J].
范学峰 ;
王新敏 ;
胡燕平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2, 35 (03) :10-16
[4]   广西一次持续性强降雨过程成因分析 [J].
覃昌柳 ;
黎惠金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2, 35 (01) :26-31
[5]   引发华北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构特征研究 [J].
赵宇 ;
崔晓鹏 ;
高守亭 .
大气科学, 2011, 35 (05) :945-962
[6]   2011年汛期北京城市暴雨特征及其灾害成因初步分析 [J].
陈静 ;
刘琳 .
暴雨灾害, 2011, 30 (03) :282-287
[7]   贵州南部两次局地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J].
杨利群 ;
杨静 ;
廖移山 ;
彭芳 .
暴雨灾害, 2010, 29 (03) :208-215+267
[8]   华北汛期日降水特性的变化分析 [J].
刘海文 ;
丁一汇 .
大气科学, 2010, 34 (01) :12-22
[9]   一次切变线暴雨的观测特征分析 [J].
钟敏 ;
张兵 .
暴雨灾害, 2009, 28 (04) :368-372
[10]   河南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学分析 [J].
宋清芝 ;
乔春贵 ;
高媛媛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9, 32 (03)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