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49
作者
林峰竹
吴玉霖
于海成
线薇微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长江口; 环境因子; 多元统计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根据2004年2月、5月、8月、11月长江口生态环境调查资料,分析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04年,共鉴定浮游植物153种,其中硅藻类111种,甲藻类42种。与20世纪80年代同期相比,春季硅藻种类数目显著增加,夏季减少,秋冬两季变化不大,甲藻种类数目在春、夏、秋季均有明显增加。2004年浮游植物种类以温带近岸性种类为主,暖水性和广布性种类和丰度增加;除冬季以外,中肋骨条藻在长江河口及邻近海域仍处于绝对优势。受长江巨大径流影响,2004年浮游植物丰度季节变化是单周期型,高峰期出现在春季,与以往调查结果不同。通过CCA梯度分析,将长江口浮游植物分为六大类群,不同浮游植物类群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不同。2004年影响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温度、盐度、透明度、溶解氧、总磷、pH、氨氮和磷酸盐(P<0.01);与80年代相比,长江口生态与环境发生了显著改变:硅酸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增加1倍余,氨氮和溶解氧含量降低,冬季、春季和秋季的水温显著上升。环境因子的改变直接影响长江口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各季节要引起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异的驱动因素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401 / 4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分布及其与径流的关系 [J].
吴玉霖 ;
傅月娜 ;
张永山 ;
蒲新明 ;
周成旭 .
海洋与湖沼, 2004, (03) :246-251
[2]   长江口及邻近水域的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分析附视频 [J].
王金辉 ;
黄秀清 ;
刘阿成 ;
张有份 .
海洋通报, 2004, (01) :32-39
[3]   长江口赤潮高发区浮游植物与水动力环境因子的分布特征 [J].
朱根海 ;
许卫忆 ;
朱德第 ;
施青松 ;
张健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7) :1135-1139
[4]   长江口附近海域春季浮游硅藻的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 [J].
高亚辉 ;
虞秋波 ;
齐雨藻 ;
邹景忠 ;
陆斗定 ;
李扬 ;
陈长平 ;
不详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3, (07) :1044-1048
[5]   长江口区浮游植物营养限制因子的研究 Ⅱ.春季的营养限制情况 [J].
蒲新明 ;
吴玉霖 ;
张永山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1, (03) :57-65
[6]   长江口区浮游植物营养限制因子的研究──Ⅰ.秋季的营养限制情况 [J].
蒲新明 ;
吴玉霖 ;
张永山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0, (04) :60-66
[7]   长江口浮游植物生态研究 [J].
徐兆礼 ;
白雪梅 ;
袁骐 ;
蒋玫 ;
顾新根 .
中国水产科学, 1999, (S1) :52-54
[8]   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a分布的基本特征 [J].
沈新强,胡方西 .
中国水产科学, 1995, (01) :71-80
[9]   长江口海区理化环境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J].
沈志良 .
海洋湖沼通报, 1993, (01) :47-51
[10]  
三峡工程与河口生态环境[M]. 科学出版社 , 罗秉征,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