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原断裂甘肃老虎山段为例浅析 走滑断裂古地震记录的完整性——兼论古地震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31
作者
刘静 [1 ]
徐锡伟 [2 ]
李岩峰 [3 ]
冉勇康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3] 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搜救中心
关键词
走滑断裂; 古地震; 探槽位置选择; 高沉积速率环境; 海原断裂; 甘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简单介绍海原断裂老虎山段松山探槽点古地震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走滑断裂上古地震记录完整性的因素。松山探槽点跨断裂开挖的2个探槽揭示颜色和粒度不同的地层互层的沉积序列呈近水平面状展布。在断裂带内地层发生错断、旋转和拖曳等变形现象。多个层位上的这种变形表明该点揭示了6次古地震事件。炭屑的14C年龄限定了6次事件均发生在距今3500~3900年以来,其中最新的4次事件从老到新分别为0~410aAD、890~1000年之后不久、1440~1640 aAD和1990年景泰-天祝Mw5.8级历史地震。该序列及其他例子表明连续的、高沉积速率的微构造环境是走滑断裂上探槽选取的重要原则。
引用
收藏
页码:650 / 66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古地震14C年龄的日历年代校正
    尹金辉
    郑勇刚
    刘粤霞
    [J]. 地震地质, 2005, (04) : 678 - 688
  • [2] 海原活动断裂带的古地震与强震复发规律
    张培震
    闵伟
    邓起东
    毛凤英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8) : 705 - 713
  • [3] 中国活动构造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邓起东
    [J]. 地质论评, 2002, (02) : 168 - 177
  • [4] 古地震学、地震复发性及面临的挑战
    D. P. Schwartz
    李娟
    [J]. 世界地震译丛, 2001, (02) : 87 - 88
  • [5] 海原活动断裂带破裂行为特征研究
    闵伟
    张培震
    邓起东
    毛凤英
    [J]. 地质论评, 2001, (01) : 75 - 81
  • [6] 古地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冉勇康
    邓起东
    [J]. 科学通报, 1999, (01) : 12 - 20
  • [7] 海原断裂高湾子地点三维探槽的开挖与古地震研究
    冉勇康
    段瑞涛
    邓起东
    焦德成
    闵伟
    [J]. 地震地质, 1997, (02) : 2 - 12
  • [8] 北祁连山东段活动断裂带古地震特征
    袁道阳
    刘百篪
    吕太乙
    何文贵
    刘小凤
    [J]. 华南地震, 1997, (02) : 24 - 31
  • [9] 海原活动断裂带[M]. 地震出版社 ,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编著, 1990
  • [10] Prehistoric large earthquakes produced by slip on the San Andreas fault at Pallett Creek,California. Sieh K E.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