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绩效的公众主观评价模式:有效,抑或无效?——关于公众主观评价效度争议的述评

被引:47
作者
倪星 [1 ,2 ]
李佳源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
[2]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关键词
政府绩效评估; 公众主观评价; 客观绩效测量; 效度检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35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在政府绩效评估实践中,存在着两种基本模式:一是重视成本效益分析和量化数据的客观测量模式,二是强调满意度等软指标的公众主观评价模式。伴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公众主观评价政府绩效的模式越来越受到推崇。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斯蒂帕克为代表的学者掀起了一场关于公众主观评价效度的争论,他们通过精细化的研究对该命题进行了检验,并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质疑者认为,公众经常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够准确知觉公共服务的实际绩效,因而不能简单地采用公众主观评价的结果。支持者则认为,公众拥有知觉公共服务绩效的能力,可以运用公众主观评价的结界对特定公共服务项目的绩效进行评价,进而对公共服务机构总体绩效作出评价。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建构与应用分析——基于厦门市的实证研究 [J].
陈振明 ;
刘祺 ;
蔡辉明 ;
邓剑伟 ;
陈昱霖 .
理论探讨, 2009, (05) :130-134
[2]   政绩合法性与政府绩效评估创新 [J].
彭国甫 ;
谭建员 ;
刘佛强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1) :10-16
[3]  
Public Officials’ Attitudes toward Subjective Performance Measures[J] . Xiaohu Wang,Gerasimos A. Gianakis.Public Productivity & Management Review . 1999 (4)
[4]   ARE THERE SENSIBLE WAYS TO ANALYZE AND USE SUBJECTIVE INDICATORS OF URBAN SERVICE QUALITY [J].
STIPAK, B .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979, 6 (04) :42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