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大脑皮层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及不同温度区上的比较

被引:11
作者
张栋
马惠敏
付卫星
王淑友
李林
叶翠飞
陈丁生
机构
[1]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
[2]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
关键词
电针; 温度; 微循环; 红外热像技术; 激光多普勒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对大脑皮层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并在不同温度区上进行比较。方法:应用皮层红外热像显示法和激光多普勒血流测量仪,对家猫皮层不同温度区上的微循环血流量进行电针前后的比较观察。结果:(1)在用皮层热像显示法所选择的皮层高温点(3483℃±108℃)上,电针前的微循环平均血流量为(2668±868),电针5min为4225±2124,停针5min为4318±2362,针前与电针5min和停针5min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2)在皮层低温点(3228±119℃)上,电针前平均血流量为1408±446,电针5min为1421±595,停针5min为1405±511,针前与电针5min和停针5min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9。结论:电针可以引起皮层一定部位微循环血流量的增加,高温部位血流量特异性增加,说明皮层在电针后只有特定部位兴奋。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电针对皮层温度影响的皮层热像显示法研究 [J].
张栋 ;
傅卫星 ;
王淑友 .
针刺研究, 1999, (02) :146-152
[2]   电针刺激对大鼠大脑感觉运动皮层(SmI)的影响 [J].
王健夫 ;
王晓慧 ;
李成祥 ;
WatersRS ;
McCandlishCA .
针刺研究, 1999, (01) :29-34
[3]   针刺治疗急性脑缺血的微血管机制研究(Ⅰ)──针刺对急性脑缺血模型鼠微血管自律运动等的影响 [J].
杜元灏 ;
翟娜 ;
石学敏 .
针刺研究, 1998, (04) :275-278
[4]   大脑皮层的红外热像图显示 [J].
张栋 ;
傅卫星 ;
王淑友 .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8, (03) :224-226
[5]   皮层红外热像显示法用于电针效应初步研究 [J].
张栋,王淑友,傅卫星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7, (04) :224-226
[6]   电针对狗脑血流量及脑软膜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 [J].
姬广臣 ;
赵鲁鸣 ;
史仁华 ;
刘一凡 ;
王世军 ;
吴富东 .
针刺研究, 1996, (02) :43-46
[7]   针灸与微循环研究进展 [J].
张三林 .
针灸学报, 1990, (04) :40-42+34
[8]   针刺穴位及非痛、痛刺激对体感区自发脑电影响的计算机分析 [J].
黄坤厚 ;
夏琅炎 ;
吴祈耀 ;
夏勇 ;
张吉 .
针刺研究, 1990, (02) :126-129
[9]   不同范围损毁感觉运动皮层对NRM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 [J].
邹挺 ;
刘乡 .
针刺研究, 1990, (01) :55-60
[10]   Application of laser Doppler flowmetry in neurosurgery [J].
Arbit, E ;
DiResta, GR .
NEUROSURGER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1996, 7 (04) :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