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畜牧业后续产业发展的差异分析——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不同类型牧户为例

被引:2
作者
靳乐山 [1 ,2 ]
孔德帅 [1 ]
胡振通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2]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生态补偿政策研究中心
关键词
西部经济; 畜牧经济; 后续产业; 不同类型牧户; 贫富排序; 草原生态保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3 [畜牧业、饲养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对牧区经济发展影响深远。以畜牧设施建设、饲草种植、草地改良、草地流转等为主的草原后续产业发展已成为草原生态保护和藏区牧民增收目标的重要途径。基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的实地调研,针对不同贫富程度以及不同经营规模的牧户进行差异分析,发现以暖棚建设补贴为主的补贴在不同类型牧户间的分配差异明显,同时由于不同类型牧户后续产业发展的限制,资金扶持应该更具有针对性。加强牧区人工饲草种植、草地改良、促进不同类型牧户参与人工饲草地流转以及转变扶持方式都将有利于牧区后续产业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39 / 14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J].
王艳华 ;
乔颖丽 .
农业经济问题, 2011, 32 (02) :99-103
[3]   退牧还草对农牧民收入影响的思考 [J].
李善堂 ;
张榕 ;
阿不满 .
草业科学, 2005, (03) :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