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调解在“陌生人社会”名实结合的必然性

被引:2
作者
莫智源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北京
关键词
熟人社会; 陌生人社会; 调解;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03.03.022
中图分类号
D915.14 [调解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030609 ;
摘要
在熟人社会,调解是名实分离的。它体现在当事人在是否选择调解,是否推进调解程序和是否接受以及履行调解协议上,是不能自愿决定的;而在陌生人社会,一方面,熟人圈子的失去与否对于一般人来说,基本没有多大影响,这使其可以无多少顾忌地去选择解纷方式;另一方面,人员流动的高频率又导致了彼此之间的互不信任。这些将促使调解朝其本质化的方向转变,从而使得调解名实结合在中国的最终实现具有必然性。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9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试论民事诉讼中的调审分立 [J].
王红岩 .
法学评论, 1999, (03) :108-115
[2]   关于调解制度的思考 [J].
王建勋 .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6, (06) :76-80
[3]   贱讼:中国古代法观念中的一个有趣逻辑 [J].
范忠信 .
比较法研究, 1989, (02) :62-67+54
[4]  
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理论与实务[M]. 法律出版社 , 王生长著, 2001
[5]  
乡土中国[M]. 三联书店 , 费孝通 著,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