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束顶病后香蕉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简报)

被引:8
作者
张海保
朱西儒
刘鸿先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
[2] 不详
关键词
香蕉束顶病; 过氧化物酶; 多酚氧化酶; 病毒运转;
D O I
10.13592/j.cnki.ppj.1997.02.012
中图分类号
Q945 [植物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香蕉束顶病株的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两者在香蕉束顶病毒(BBTV)浸染前期被诱导活性显著提高,接种后21和28d最高,42d后则都比健株低。侵染前期BBTV在体内的运转受抑,接种叶在接种后28d病毒含量最高,而顶叶则在35d后为最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1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植物病毒研究方法.[M].田波;裴美云编;.科学出版社.1987,
[2]  
植物生理学实验手册.[M].薛应龙 主编;上海植物生理学会 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3]   黄瓜不同抗病品种感染镰刀菌枯萎病菌后几种酶活性的变化 [J].
徐建华 ;
利容千 ;
王建波 .
植物病理学报, 1995, (03) :239-242
[4]   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香蕉束顶病 [J].
张海保 ;
朱西儒 ;
刘卫 ;
张云开 .
植物保护学报, 1995, (01) :75-79
[5]   花生体内几种酶的活性与抗锈病性的关系 [J].
李盾 ;
王振中 ;
林孔勋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1, (03) :1-6
[6]   植物诱导抗病性 [J].
李冠 ;
欧阳光察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0, (06)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