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综合生态风险评价的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14
作者
马禄义
许学工
徐丽芬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综合生态风险评价; 不确定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 蒙特卡洛模拟;
D O I
10.13209/j.0479-8023.2011.124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X820.4 [风险评价];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以全国综合生态风险评价为基础,选择风险源数据为主要分析对象,分析冰雹、大风等10种风险源的不确定性对风险值计算的影响,以及风险值对风险源分级的敏感性。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对全国范围内10 km×10 km的栅格进行逐一分析。在每个栅格的模拟过程中,首先设定数据分析的不确定性,然后按照风险源等级划分的频数统计设定风险源分级模拟值的概率分布,利用全国综合生态风险评价的基本公式,对栅格的风险值进行模拟;同时,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求解风险值对风险源分级的敏感性,通过方差贡献求得模拟风险值对所有风险源的敏感性结构。设定50%和25%两个水平分别表征高不确定性和低不确定性,模拟次数设置为104次,结果显示:1)模拟风险的平均值与风险计算值接近,两者之比多数介于0.95~1.05之间,但不同风险分区的性质会存在差异;2)风险最大模拟值普遍高于风险计算值,但除青藏区外多数风险最大模拟值与风险计算值的比例仍集中在1.0~1.5之间;3)全国范围内,风险最敏感的3个主要风险源为干旱、洪涝以及滑坡和泥石流。
引用
收藏
页码:893 / 90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态资产测量及其动态变化分析 [J].
朱文泉 ;
张锦水 ;
潘耀忠 ;
阳小琼 ;
贾斌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3) :586-594
[2]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J].
付在毅 ;
许学工 .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02) :267-271
[3]   中国生态区划方案 [J].
傅伯杰 ;
刘国华 ;
陈利顶 ;
马克明 ;
李俊然 .
生态学报, 2001, (01) :1-6
[4]   黄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J].
许学工 ;
林辉平 ;
付在毅 ;
布仁仓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1) :111-120
[5]   中国自然灾害区划 [J].
张兰生,史培军,王静爱,朱骊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3) :421+415-421
[6]  
中国自然灾害系统地图集[M]. 科学出版社 , 史培军, 2003
[7]  
Uncertainty and importance assessment using differential analysis: an illustration of corrosion depth of spent nuclear fuel canister[J] . D. C.-F. Shih,G.-F. Lin.Stochastic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 . 2006 (4)
[8]  
A non-linear and stochastic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for Bayesian estimation of uncertainty in soil moisture simulation from a land surface model[J] . Hossain F.,Anagnostou E. N.,Lee K.-H..Nonlinear Processes in Geophysics . 2004 (39)
[9]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a complex, proposed geologic waste disposal system using the Fourier Amplitude Sensitivity Test method[J] . Yichi Lu,Sitakanta Mohanty.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 . 2001 (3)
[10]  
Modelling uncertainty in natural resource analysis using fuzzy sets and Monte Carlo simulation: slope stability prediction[J] . TREVOR J. DAVIS,C. PETER KELL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 1997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