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震监测技术的田野文物防盗方法研究

被引:7
作者
陈旭庚 [1 ]
王恩福 [1 ]
李晓东 [2 ]
谢周敏 [1 ]
赵国存 [1 ]
张国宏 [1 ]
隋缘 [2 ]
闻明 [1 ]
徐秀力 [1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2] 中国文物学会
关键词
微地震监测; 古墓; 小波变换; 比值触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4 [地震勘探];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摘要
国内外对于微地震监测技术的研究虽然并不成熟,但其在油气田、煤田、地热等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在分析研究古墓等田野文物被盗时人为活动特点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微地震监测技术,通过建立微震动监测网,实现对田野文物防盗掘保护的实时监控的技术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地下半空间介质内地震信号的采集、传输、处理和识别,实现对目标区域内地下挖掘、爆破盗掘等犯罪活动的实时监控和报警.结合河南某古墓防盗掘监控系统的试验研究,详细讨论了系统构成,以及最大限度防止漏报,减少误报的技术措施.近两年时间监测结果表明,利用对盗墓时产生的微震动信号的监测,是古墓等田野文物防盗保护的较为有效的技术途径,弥补了现今安防技术对于地下活动监控的不足.
引用
收藏
页码:1975 / 198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三参数小波及其在地震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J].
高静怀 ;
万涛 ;
陈文超 ;
毛剑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6) :1802-1812
[2]   叠前地震资料噪声衰减的小波域方法研究 [J].
高静怀 ;
毛剑 ;
满蔚仕 ;
陈文超 ;
郑庆庆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4) :1155-1163
[3]   应用小波变换提取张北地震的震磁效应 [J].
李琪 ;
林云芳 ;
曾小苹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3) :855-863
[4]   基于小波包分解及AR模型的单通道地震波信号初至点检测 [J].
刘代志 ;
王仁明 ;
李夕海 ;
刘志刚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5) :1098-1102
[5]   基于小波多尺度分析的奇性指数:一种新地震属性 [J].
李春峰 ;
Christopher Liner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4) :882-888
[6]   基于小波与分形理论的地震异常检测 [J].
曹茂森 ;
任青文 ;
王怀洪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3) :672-679
[7]   基于模态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复合材料脱层损伤监测研究 [J].
王宏涛 ;
刘利锋 ;
周来水 ;
郑世杰 .
中国机械工程, 2005, (03) :53-56+62
[8]   地震与核爆识别的小波包分量比方法 [J].
杨选辉 ;
沈萍 ;
刘希强 ;
郑治真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1) :148-156
[9]   瞬变电磁场资料的联合时-频分析解释 [J].
闫述 ;
陈明生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1) :203-208
[10]   联合时频分析技术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J].
邹文 ;
陈爱萍 ;
顾汉明 .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4, (04) :246-25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