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旗生态脆弱性及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13
作者
荆玉平
张树文
李颖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奈曼旗; 土地利用变化; 景观格局; 生态脆弱性; 空间变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遥感技术与GIS技术支持下,以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近25 a来的土地利用变化为例,根据其景观结构及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构造综合性生态脆弱性指数;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对生态脆弱性指数进行空间化,对生态脆弱性指数进行空间插值和半变异函数分析,绘制奈曼旗不同时期生态脆弱性分布图,分析解释奈曼旗生态脆弱性分布特征及变化机理。结果表明,1976~2000年间,奈曼旗处于较高的生态脆弱性状态,平均脆弱性指数由1976年的0.7445增加至2000年的0.7803,奈曼旗南部及西北部区域较低,大沁他拉镇至六号农场之间111国道及教来河两侧生态脆弱性较高。不同农业生产类型区的平均脆弱性顺序为半农半牧区>牧区>农区,农区的脆弱性相对稳定,半农半牧区的生态脆弱性变化较大,半农半牧区的中度脆弱区比例降低,而重度脆弱区的比例明显升高。要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覆被特点及农业生产类型制定不同的生态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59 / 16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基于景观空间结构信息的区域生态脆弱性分析——以黄河三角洲垦利县为例 [J].
王介勇 ;
赵庚星 ;
杜春先 .
干旱区研究, 2005, (03) :317-321
[2]   基于RS、GIS的奈曼旗土地覆盖/利用变化研究 [J].
赵杰 ;
赵士洞 .
干旱区地理, 2004, (03) :414-418
[3]   脆弱生态环境指标库的建立及其定量评价 [J].
杨育武 ;
汤洁 ;
麻素挺 .
环境科学研究, 2002, (04) :46-49
[4]   脆弱生态区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J].
冉圣宏 ;
金建君 ;
薛纪渝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1) :117-122
[5]   目估法测量植被覆盖度的精度分析 [J].
章文波 ;
符素华 ;
刘宝元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3) :402-408
[6]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脆弱性研究 [J].
刘振乾 ;
刘红玉 ;
吕宪国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2) :241-244
[7]   榆林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的景观格局与演化研究 [J].
张明 .
地理研究, 2000, (01) :30-36
[8]   国家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监测研究 [J].
刘纪远 .
遥感学报, 1997, (03) :225-230
[9]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环境演变 [J].
张兰生 ;
方修琦 ;
任国玉 ;
索秀芬 .
地学前缘, 1997, (Z1) :131-140
[10]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成因分析 [J].
罗承平,薛纪瑜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95, (01)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