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蛋的分级、检测与包装

被引:26
作者
宁欣
机构
[1] 策划人
关键词
禽蛋; 包装机; 消费; 加工处理; 商业机械; 生产关系; 包装; 鲜蛋; 涂膜; 农贸市场; 禽蛋生产; 禽蛋业; 出口量; 生产量; 产量; 杀菌系统;
D O I
10.16372/j.issn.1004-6364.2004.12.025
中图分类号
TS253 [蛋品加工工业];
学科分类号
083203 ;
摘要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鲜蛋生产量飞速提升,跃居全球第一,占世界产量的40%左右,然而出口量却一直下滑,2001年出口不足5万吨,以供应香港为例,过去几乎全部是国内企业供给,而现在仅占50%左右的份额。美国鲜蛋年产量虽屈居世界第二位,仅为我国产量的1/5,然而其出口量却占到世界出口总量的22%;荷兰、马来西亚的鲜蛋生产量并不在世界前10位之列,但出口已占到世界总量的31%和7%。他们的秘诀在于形成市场模式,即在质量控制下,产品规格和包装的统一化。我国禽蛋生产商品化率仅为40%,禽蛋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仅占30%左右,而农村的散养比重仍高达70%以上。因此,禽蛋的持续发展出路在集约化的推进和生产技术的提升。我国入世后,禽蛋生产和营销要适应国际和国内市场要求的安全性、营养性和对现代流通适应性。在目前,要适应消费,继续扩大鲜蛋销量,但必须加速技术提升,尽快形成新型生产营销模式,即从养殖到鲜蛋分级、清洗、消毒、涂膜、包装一条龙式的技术保障下的集约化生产,这样的鲜蛋才有可能适合向日本等国大量出口的需要,适应国内消费新趋势的需要。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3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