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断流后三角洲 (水上平原 )上的滑塌构造非常发育 ,在分流河道中几乎随处可见 ,它们主要发育在边滩、心滩外缘、周缘或内部的水道中 ,还可以发育在河床上。滑塌作用形成了三种产物 :滑塌壁或滑塌缝 ;滑塌体和滑塌碎块及滑塌变形基底。滑塌壁或滑塌缝按力学机制可能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张性 ;另一种是剪性。滑塌壁或滑塌缝的规模不一 ,大者长度可超过十余米 ,甚至二十余米 ,小者长度只有 3~ 5cm ;滑塌体规模差别也较大 ,大者高度可超过 1m ,长度可达 3~ 4m ;小者高度和长度仅数cm。通过观察发现 ,滑塌构造的产生与波浪的掏洗和流水冲蚀有关 ,与地震和斜坡滑动关系不大。黄河断流后在某些低洼河道积水成“湖” ,“湖”水在风的作用下形成波浪。波浪不断拍击导致边滩、心滩产生滑塌 ,形成一系列相应的滑塌构造 ;再者 ,黄河断流后边滩、心滩广泛暴露 ,黄河三角洲地区降雨后使边滩、心滩和河床上汇集成径流 ,径流的冲蚀也可以形成一系列滑塌构造。有的滑塌构造被风成砂埋藏后很容易被何存下来 ,而充填滑塌缝之间的风成砂经成岩作用之后则有可能转变成砂岩岩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