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古地理

被引:36
作者
陈国能,张珂,贺细坤,陈翻身,念红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质系,海口市城市建筑质量监督站,昆明有色金属矿产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晚更新世,沉积-古地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将珠江三角洲晚更新世以来的演化分为前三角洲(约40000—32500aB.P.)、老三角洲(32500—7500aB.P.)和新三角洲(7500aB.P.—现在)三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珠江三角洲沉积-古地理的变迁。研究结果表明,在前三角洲阶段,珠江三角洲为内陆环境,五条大河在中山三角一带汇合,然后向南东入海。磨刀门西江水道形成于第二阶段的30000—20000。B.P.;狮子洋、珠江和银洲湖等水道则是全新世才发展起来的。三角洲发生过两次海侵。第一次大约开始于32500aB.P.,第二次大约开始于7500aB.P.。两次海侵形成了新、老两套三角洲沉积。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西江断裂磨刀门段地质近期活动性研究 [J].
张虎男 ;
郭钦华 ;
陈伟光 ;
黄坤荣 ;
张福来 ;
赵红梅 .
华南地震, 1990, (01) :15-26+105
[2]   潮汕平原第四纪断块运动 [J].
陈国能 .
华南地震, 1984, (04) :1-18
[3]   断裂构造对珠江三角洲形成和发展的控制作用 [J].
黄玉昆 ;
夏法 ;
陈国能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3, (03) :316-327
[4]  
华南沿海第四纪地质[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研究室编,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