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石荠苧(唇形科)小坚果的散布生物学研究

被引:6
作者
周世良
潘开玉
洪德元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关键词
小坚果;散布生物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1 [植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报道了杭州石荠(MoslahangchouensisMatsuda)的种子散布机制和特点,结合其它方面的研究结果,为迁地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杭州石荠小坚果的散布机制是被动弹力散布,植株、花萼和小坚果三者联合参与,风、雨、动物触动是能量来源。初级散布距离在实验条件下,在30~35cm的区域小坚果最多,此后,随面积的增加而减少,密度峰值出现在10~15cm的区间。杭州石荠的小坚果表面具旋涡状凹陷,凹陷中有细密的突起,这种结构有一定的拒水性,下沉速率小,适于以水为载体的次级散布,也具有较强的保水抗旱能力,能够确保杭州石荠在干旱的生境中世代延续。作者认为,杭州石荠的分布特性和比较特殊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点限制了居群的扩展是其濒危的重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3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