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黄矮病新抗源中4、中5的选育及应用研究

被引:9
作者
孙善澄
赵怀生
杨亚凡
张秦凤
薛秀庄
周广和
机构
[1]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
[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3] 陕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4]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太原
[5] 太原
[6] 忻州
[7] 杨陵
[8] 北京
关键词
抗源; 黄矮病; 小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4、中5是用经过连续3年系统选育的天蓝偃麦草作父本,地理远缘的小麦品种克强与南大2419杂交的F5后代材料作母本,通过两者杂交,并采取延长生育法等技术克服F1不育性,经过连续9年选育而成.对小麦黄矮病高抗,对条、叶、秆三种锈病的多种生理小种均表现免疫至高抗,还具有高蛋白(含量17.08%、17.13%);高赖氨酸(含量为0.483%、0.50%)等特点,是人工合成的优异的小麦多抗、优质资源.用中4、中5与普通小麦杂交,已成功地将抗黄矮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育成陕麦8007、陕麦8124、忻4070、忻4079、中1001等品种(系).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小麦品种抗黄矮病性血清学测试 [J].
张秦风 ;
赵玉侠 ;
金欣藻 .
陕西农业科学, 1987, (04) :36-37
[2]   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的研究 [J].
孙善澄 .
华北农学报, 1987, (01) :7-12
[3]   小偃麦新品种与中间类型的选育途径、程序和方法 [J].
孙善澄 .
作物学报, 1981, (01) :51-58
[4]   小偃麦类型与物种形成的探讨 [J].
孙善澄 .
作物学报, 1980, (01) :1-10+65
[5]  
麦类病毒病及其防治[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周广和等编著,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