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高砷煤热解过程中微量元素释放规律研究

被引:9
作者
魏晓飞 [1 ,2 ]
张国平 [1 ]
李玲 [1 ]
项萌 [1 ,2 ]
蔡永兵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黔西南煤; 热解; 微量元素; 挥发性; 赋存状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02 [污染分析与测定];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采用高温箱式电阻炉对黔西南海子地区煤样进行热解,研究了在300~1200℃下慢速热解过程中,热解温度、元素赋存状态和灰分对微量元素释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温度是影响煤失重和微量元素挥发的主要原因.As、Mo在900℃以上挥发较快;Pb热解前期挥发较快,450℃以上挥发缓慢;Sb随热解温度的升高缓慢增大.微量元素的挥发性还与赋存状态关系密切,有机态最为活泼;硫化物态和碳酸盐态在热解后期由于矿物的分解而逐步释放;硅酸盐态最稳定,基本残留在灰分中.灰分越高微量元素越不易挥发.
引用
收藏
页码:2005 / 201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云南省曲靖燃煤区人群多环芳烃的日暴露特征研究 [J].
张霖琳 ;
吕俊岗 ;
吴国平 ;
魏复盛 .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 (10) :1413-1418
[2]   煤燃烧中无机矿物向颗粒物的转化规律 [J].
于敦喜 ;
徐明厚 ;
姚洪 ;
刘小伟 ;
周科 .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8, (03) :507-510
[3]   黔西南高砷煤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J].
谢宏 ;
聂爱国 .
贵州地质, 2006, (02) :109-113
[4]   中国典型动力煤种热解动力学分析 [J].
张妮 ;
曾凡桂 ;
降文萍 .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5, (05) :549-552
[5]   黔西断陷区煤中潜在毒害微量元素赋存状态分析觹 [J].
黎光明 ;
张军营 ;
任德贻 .
中国煤田地质, 2004, (06) :12-14+46
[6]   煤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As、Cd、Cr释放特性实验研究 [J].
许绿丝 ;
程俊峰 ;
曾汉才 .
热能动力工程, 2004, (05) :478-482+547
[7]   矿物质对义马煤中As在热解过程中挥发性的影响 [J].
吕海亮 ;
陈皓侃 ;
李文 ;
李保庆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4, (03) :84-87
[8]   煤添加高岭土燃烧控制有害微量元素的排放 [J].
姚多喜 ;
支霞臣 ;
郑宝山 ;
王馨 .
中国环境科学, 2003, (06) :63-67
[9]   贵州省燃煤型砷中毒研究进展 [J].
张爱华 ;
黄晓欣 ;
蒋宪瑶 ;
郭渝成 ;
罗鹏 ;
薛寿征 ;
不详 .
中国公共卫生 , 2000, (08) :63-64
[10]  
Experiment of Coal Leaching and Study of the Separation of Trace Elements[J]. LIU GuijianDepartment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No. 96 Jinzhai Road, Hefei 230026, Anhui.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