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适宜度评价及实例分析

被引:6
作者
马顺圣 [1 ]
张沛琪 [2 ]
朱利群 [2 ]
卞新民 [1 ,2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城市生态适宜度; 评价指标体系; 模糊识别; 模糊推理; 扬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复合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适宜度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笔者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逆生态"问题,从主城区资源消耗与支撑、主城区环境状况与污染负荷、主城区效率效益、主城区社会保障及福利和市域生态支撑5个方面提出了城市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推理与模式识别的方法构建了城市生态适宜度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扬州市1997—2007年的城市生态适宜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97—2007年扬州市城市生态适宜度为0.437~0.634,处在一般和良好之间,且适宜度值总体呈上升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珠江三角洲城市生态系统适宜度评价研究.[D].何绘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 03
[2]  
模糊(Fuzzy)数学及其应用.[M].彭祖赠; 孙韫玉; 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3]  
模糊数学及其应用.[M].李安贵[等]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4]   Urban indicators and the integrative ideals of cities [J].
Holden, Meg .
CITIES, 2006, 23 (03) :170-183
[5]   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J].
周玉梅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 30 (01) :55-58
[6]   国内外生态城市发展进程及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对策 [J].
毕涛 ;
鞠美庭 ;
孟伟庆 ;
路立 .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08, (01) :30-33
[7]   生态市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以江苏大丰市为例 [J].
李锋 ;
刘旭升 ;
胡聃 ;
王如松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7, (09) :2006-2012
[8]   城市可持续发展度及其相态的量化分析 [J].
苏振民 ;
林炳耀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06, (01) :10-12
[9]   天水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 [J].
李志刚 ;
刘传玉 ;
唐相龙 .
规划师, 2005, (11) :96-99
[10]   基于专家意见集成的层次分析法对镇江新区的生态适宜度评价研究 [J].
王翠然 ;
陆根法 ;
陈云峰 ;
蔡邦成 .
生态经济, 2005, (10) :260-26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