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植物粒级研究方法的比较

被引:23
作者
孙军
刘东艳
钟华
张利永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青岛
[3] 青岛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粒级结构; 显微测量粒径分析法; 叶绿素a粒级分离法; 电子粒度分析仪法;
D O I
10.16441/j.cnki.hdxb.2003.06.017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基于 2 0 0 1年 8月胶州湾浮游植物综合调查资料 ,对显微测量粒径分析法、叶绿素 a粒级分离法、电子粒度分析仪法这 3种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研究方法进行了初步比较 ,以期为较准确研究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提供科学依据。发现 ,当调查区内优势种为小细胞种类的链状群体时 ,使用叶绿素 a粒级分离、电子粒度分析仪法区分粒径的结果会低估小细胞的种类。用显微测量粒径分析法 ,测量出各种类的粒径参数 ,可以较准确地推算出浮游植物群落粒级结构。这对浮游植物群落的粒级结构分析是 1个必要的补充
引用
收藏
页码:917 / 92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海区常见浮游植物种名更改初步意见附视频 [J].
孙军 ;
刘东艳 .
海洋与湖沼, 2002, (03) :271-286
[2]   浮游植物生物量研究 Ⅰ.浮游植物生物量细胞体积转化法 [J].
孙军 ;
刘东艳 ;
钱树本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9, (02) :75-85
[3]   北部湾浮游植物粒径分级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 [J].
刘子琳,宁修仁,蔡昱明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8, (01) :50-57
[4]   厦门西海域秋季浮游植物现存量、光合作用率的分级研究 [J].
洪华生 ;
黄邦钦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 (S1) :12-16
[5]   厦门港微型浮游生物叶绿素的分布和作用 [J].
高亚辉 ;
金德祥 ;
程兆第 .
海洋与湖沼, 1994, (01) :87-93
[6]   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结构 [J].
焦念志 ;
王荣 .
海洋与湖沼, 1993, (04) :340-344
[7]   青岛近海微型、超微型浮游藻类的研究 [J].
陈怀清 ;
钱树本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2, (03) :105-113
[8]   长江口及其毗连东海水域蓝细菌的分布和细胞特性及其环境调节 [J].
宁修仁 ;
D.沃洛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1, (04) :552-559
[9]  
副热带环流区叶绿素a分布和理化过程的变异[A]. 陈兴群,余汉生,李国庭,陈其焕.中国海洋学文集——西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研究(二)[C]. 2000
[10]  
中国海洋学文集[M]. - 海洋出版社 , 洪华生等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