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上空夏季平均环流的结构及其热源分析

被引:16
作者
李维亮
陈隆勋
金祖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上升气流; 下沉区; 垂直环流圈;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热源分析; 平均环流; 大气热源; 高空; 亚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运用Boogaard的资料(对国内部分经过补充订正)和用连续方程计算了亚洲地区各层的垂直运动场。另外设计了一个间接计算热源的方法并计算了该地区的大气热源。在此基础上对亚洲地区夏季(7月)平均环流结构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结果如下:(1)在30°N以南地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下沉主要来自东侧高空气流,也来自南侧的Hadley环流的上升支和高原及大陆上升气流,后两者均在300mb以下。而30°N以北,高原及大陆上升气流除了部分下沉于西太平洋地区外,主要在太平洋中部槽槽后下沉。(2)亚洲夏季(7月)大气热源中心在孟加拉湾北岸,而不在西藏高原的上空。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5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东亚和太平洋上空平均垂直环流——(一)夏季 [J].
叶笃正 ;
杨广基 ;
王兴东 .
大气科学, 1979, (01) :1-11
[2]   西太平洋及南海地区一次热带辐合带环流和结构的初步分析 [J].
沈如金 ;
杨义碧 ;
罗绍华 ;
陈隆勋 ;
韩忠南 ;
潘淑凤 ;
施国强 ;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78, (01) :38-47
[3]   东亚地区大气辐射能收支(三)——云天大气的地气系统热量收支 [J].
陈隆勋 ;
龚知本 ;
陈嘉滨 ;
汪钟兴 .
气象学报, 1965, (01) :6-17
[4]   1958年7月亚洲东南部西南季风区和太平洋信风区平均流场和平均经圈环流 [J].
陈秋士 ;
缪锦海 ;
李维亮 .
气象学报, 1964, (01) :51-61
[5]   夏季亚洲大陆上空大气环流的结构 [J].
陶诗言 ;
陈隆勳 .
气象学报, 1957, (03) :234-247
[6]  
青藏高原气象学.[M].叶笃正等著;.科学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