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的“小众”模式管窥——从王朗等自然保护区的实践谈起

被引:19
作者
连玉銮
机构
[1] 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四川成都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小众模式; 自然保护区;
D O I
10.13734/j.cnki.1000-5315.2005.01.006
中图分类号
F590.7 [各类型旅游];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摘要
以四川王朗为代表的部分自然保护区,在旅游实践中,借鉴国外生态旅游的理念和经验,探索出一种独具个性的小众生态旅游模式。与国内众多的自然景区的大众化的生态旅游相比,这种模式具有开发规模小、产品个性化、营销策略小众化、重视环境教育与监测评估等显著特点,对国内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环境教育——生态旅游的灵魂 [J].
李北东 ;
连玉銮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3, (09) :293-296
[2]   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 [J].
张广瑞 .
旅游学刊, 1999, (01) :51-55
[3]   非大众型旅游(Alternative tourism):起源、概念及特征 [J].
吴波 ;
桑慧 .
旅游学刊, 2000, (03) :51-54
[4]   云南碧塔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J].
杨桂华 ;
王跃华 ;
钟林生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6) :954-956
[5]   “Alternative Tourism”应译为“另类旅游” [J].
徐嵩龄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 (02) :58-58
[6]   “小众”营销 [J].
周国华 .
企业管理, 2001, (11) :60-60
[7]   小规模:保护区旅游开发的选择——王朗自然保护区对生态旅游的探索 [J].
李晟之 .
农村经济, 2003, (01) :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