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碳源与碳汇的动态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8
作者
肖玲
赵先贵
许华兴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碳源; 碳汇; 净碳源; 山东省;
D O I
10.15983/j.cnki.jsnu.2013.02.012
中图分类号
X2 [社会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采用IPCC方法研究了山东省碳源与碳汇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00—2010年,山东省碳源从59 456.08×104t逐年增加到144 961.60×104 t,年均增加13.07%,人均碳源从6.61t增加到15.13t,单位面积碳源由37.68t/hm2增长到91.86t/hm2,万元GDP的碳源由3.63t降为2.88t,说明能源利用率不断提高.同期碳汇由4 519.03×104 t降到4 230.18×104 t,减少6.4%;人均碳汇由0.50t降至0.44t,单位面积碳汇由2.86t/hm2降为2.68t/hm2.由于碳源远大于碳汇,导致净碳源从2000年的54 937.05×104t上升到2010年的140 731.42×104 t,增加156.17%.山东人均净碳源已经高于全球气候变化目标的3~7倍,也高于中国平均值,仅低于美国;单位面积净碳源值也高于全球气候变化目标的31.08~79.63倍.可以看出,山东省整体对外表现为碳源,碳减排任务艰巨.碳源持续增加的驱动因素主要是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过大,且产业体系具高碳特征;其次是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类高碳能源所占比例过大.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7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