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野中的20世纪中国“美学热”

被引:8
作者
刘春阳
机构
[1] 武汉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美学热; 市民社会; 普适性话语; 国家意识形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3-092 [];
学科分类号
010106 ;
摘要
在社会学视野中,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分离对应是现代生活世界的第一主题。由此观之,20世纪中国人文学术界数次出现的"美学热",其隐喻性主题乃是市民社会的启蒙话语和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对话。20到30年代的"美学热"是初现端倪的市民社会引入欧洲近代理性主义文化表达市民社会的文化诉求;50年代的"美学热"是历史形态的市民社会文化精神在总体性国家意识形态权力化时代自我救赎的产物;80年代的"美学热"则是总体性国家意识形态领导权松动时期市民社会文化精神的释放。作为市民社会在与国家争夺文化领导权的文化战争中提出来的一种理论话语,美学在中国经历了数次热潮之后留下的是审美和意识形态间的交换或协商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艺术自律与艺术终结 [J].
冯黎明 .
长江学术, 2014, (03) :31-41
[2]   艺术自律:一个现代性概念的理论旅行 [J].
冯黎明 .
文艺研究, 2013, (09) :5-15
[3]   艺术自律与市民社会 [J].
冯黎明 .
文艺争鸣, 2011, (17) :6-12
[4]   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美学的命运附视频 [J].
高建平 .
北方论丛, 2009, (03) :36-45
[5]   对“美学热”的重新审视 [J].
赵士林 .
文艺争鸣, 2005, (06) :91-102
[6]   重估宗白华——建构现代中国美学体系的一个范式 [J].
章启群 .
文学评论, 2002, (04) :22-30
[7]   后全能体制下现代国家的构建 [J].
李强 .
战略与管理, 2001, (06) :77-80+82
[8]   中国九十年代话语转型的深层问题 [J].
王岳川 .
文学评论, 1999, (03) :71-79
[10]  
晚清士绅基层社会地位的历史变动.[J]..历史研究.1996, 01